PyCon APAC 2022
有幸擔任PyCon的一場 session speaker,講述使用Python完成PAIA產品的過程。
PyCon每年都有一系列的活動,包含young inspirers、sprint(hackthon)、talk、eve party、lighting show等。
PyCon社群由一群志工參與,加上多家企業贊助,已是每年非常盛大的社群活動。
舉辦活動的辛苦,有積極參與舉辦過活動的人都知道。
兩天的主要PyCon議程,我最有印象的是第一天的keynote講者Dustin Ingram所講述關於Protecting the Collective Good的主題。(因為其他主題太難聽不太懂XD)
他先是說了一個二戰的真實故事,後說明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。
Not doing things that are easy
剛好呼應我之前所說的 — 簡單的路,誰都會選。
如果看見科技產業高薪,或者Python的興起就來這裡碰運氣的話,只會白走一遭,迷思在歷史的洪流之中。
大家雖然都是打工仔,但在這框框內,我們一定有我們能力所及可以突破的困境。
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情。
而願意不斷的在Python社群中貢獻的這群人,無疑都是選擇了一條不容易的路。
第二天,自己的場次則沒有觀眾提問,幸好主持人Kuan有準備一些題目。介紹了我一些背景,詢問我怎麼會最終落腳台南、後端Python與前端Javascript之間的關係、還有PAIA為何不選用micro:bit等,其中最後一個問題,我覺得最有意思,讓我想起小時候玩遊戲的初衷。
學寫程式可以幹嘛?
如果小朋友問我們大人這個問題怎麼辦? 我會選擇不直接回答這個問題。
寫程式有沒有用並不重要,我只希望這個過程是有趣的。
我想起我小時候會跟一群孩子在河濱玩角色扮演(完全沒有任何道具,都是我講話做出動作,有點像電玩RPG),我會在這遊戲內建立規則,引導他們玩好我設計的遊戲,並讓這件事情有趣,我們可以這樣玩一整個下午。
因此能夠讓孩子專注在一件事情,並且可以藉由這樣方式,去深入研究一件事情來打開視野,看見另一個世界。
PAIA want to dismiss or reduce the inequality of resource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 and help more lost students, whatever they are in any place, find a way to learn programming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through it.
培養孩子對這世界的好奇心,以及讓他們感受大人們對於他們感受的重視,與發自內心的願意陪伴,是比孩子學會什麼還重要。
程式設計只是一個媒介。
任何人與人之間溝通都是這樣,語言只是工具。
也就是學Python之前,想一下這件事情有趣嗎?
這或許也是這群人辦PyCon的初衷。